1987年
在甘肃省敦煌市的戈壁滩上
考古人员发现一枚完整的汉简
拭去泥沙后
“悬泉置以亭行”
六个工整的隶书大字赫然眼前
尘封2000多年的汉代邮驿——
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
由此重回人们的视线
作为丝绸之路上
至今为止唯一一处
经考古发掘的汉代驿站遗址
悬泉置先后出土了
23000多枚有字汉简
这些书写于方寸之间的笔墨
为我们掀开了丝路的神秘面纱
揭开丝绸之路的千古谜团
2000多年前
东起古代中国长安
西达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文化、经济往来的友好通途
《后汉书·西域传》称
“列邮置于要害之路”
表明汉朝在丝路沿途
设置了多处邮驿设施
但究竟设有哪些“邮”“置”?
具体又是如何排布的?
史书语焉不详,我们不得而知
直至悬泉汉简出土
笼罩于无数学者心中的谜团
才终于破解
一枚里程简清晰地记载了
从武威至敦煌沿途经过的
各个邮驿及相距里程
它与居延汉简的里程简相互补充、印证
为我们描摹出长安至敦煌的路线图
也为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
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提供了坚实的材料支撑
汉代“服务区”的工作日常
推开悬泉置的大门
“观景台”“停马场”
“办公室”“厨房”等映入眼帘
这里是配置齐全的“官方招待所”
也是汉代“跨境EMS”转运中心
驿站在编人员约37人
常用传车十乘至十五乘
每月供应粮食达7100石
约等于今天的426吨
在《简牍探中华》节目中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
独家发布了最新发现的
悬泉置计时简文——
“漏下六刻上”“漏上卅刻”
“漏下三刻入”等文字
反映出驿骑们交接邮书时
会根据铜漏上的刻度记录时间
以确保“工作留痕”
简文中细致而庞大的数据
将一个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
丝绸之路“服务区”形象
勾勒得立体生动
那么,在悬泉置上班
每天需要处理哪些工作呢?
一起来看↓
丝绸之路的守护人
河西走廊的璀璨星河
映照着长罗侯常惠六出西域的脚步
镌刻着解忧公主的思乡之情
繁星之下
一位史书无名的小人物
在悬泉置方寸坞院内
见证了大汉边境的风云变幻
他,便是置啬夫“弘”
在已经整理的汉简中
与“弘”有关的记录多达70余条
横跨19年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
对于“弘”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正月,邮驿为远嫁乌孙的相夫公主
准备了可口的餐食
五月,悬泉置全员上阵
迎接千余人的于阗国使团
十一月,曾随常惠出击西域的郑吉
护送降汉的匈奴日逐王进京
经停悬泉置时
“弘”按例安排了膳食
“往来三食,食三升”
也正是在这一年
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
任命护送日逐王一行的郑吉
为“护鄯善以西使者”
使其统领西域36国
颁行朝廷号令,护卫丝绸之路
从此,西域诸国正式列入
西汉的版图
在迎来送往的十余年间
“弘”接待过数以百计的风云人物
也见证过许多次历史高光时刻
从长安到敦煌
4000多里路途,80余个邮驿
许多位像“弘”一样
籍籍无名的“普通人”
或奔波于郡县,或驻守于邮驿
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造就了丝绸之路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05-14 14:36:16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