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天向上>

【奔流文化·有young】科技赋能中小博物馆,让文物讲述曾经亲切的生活

2024-05-28 14:35:38        来源:

“王杖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那个鸠鸟就是我了,在汉朝王杖不颁给权贵,是给普普通通的七旬老人的,毕竟在那个时候,人活到70岁,就是个稀罕事了,武威不在中原的政权中央,但边塞也有边塞的好处……”   

“我是火烧沟最拉风的少年,玉门市博物馆的人形彩陶罐。记忆里四坝少年都是硬骨头,外出狩猎,为了能吃饱,也为了不被吃掉,一路向西,直到找到高台与水源……”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指导,腾讯推出《我关心的地方》繁星特辑,同时还在线上推出“古物有灵,繁星出道”博物馆主题直播,甘肃省玉门市博物馆的人形彩陶罐、武威市博物馆的彩绘漆木鸠鸟与成都永陵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文物一起,幻化为人物,身着AI生成的服饰,以独特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家乡……

01

有young(32282929)-20240528121609.jpg

我国中小博物馆达4000余家,占比60%以上,已日益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新动能。   

当古老的文化遇到现代科技,每件文物的背后,都是百转千回的历史长河。如何将这些文物故事讲好?在现代语境下,有着众多科技手段的加持,细致入微地挖掘文物的多重意义,引起观众的共鸣,考验着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少不了独到视角和创意手段。   

自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起,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启动,全国100所中小博物馆纳入首批计划。截至目前,在国家文物局及各省文物局的指导下,腾讯“繁星计划”已助力100余家中小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提升,覆盖四川、山东、陕西、甘肃等省的60多个市州。其中包括助力32家博物馆推出官方小程序,打造文博自媒体流量矩阵,协助中小博物馆进行馆藏故事多元化表达,助力博物馆数字资源授权及交易,推动博物馆志愿者体系建构,培养数字化运营人才等。   

以数字科技连接博物馆服务与公众体验,是“繁星计划”的核心目标。除了繁星特辑的发布,以及“古物有灵,繁星出道”博物馆主题直播,近日还上线了一款互动小程序“繁星时光镜”,通过AI技术,让中小博物馆特色馆藏文物通过AI数字人、AI文创等多元的演绎形式,向公众呈现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火花。用户可以通过互动问答体验文物的千年传承,同时,文物通过与一些生活用品碰撞,在AI帮助下生成数百件文创产品,用户的每一次点击和互动,都能助力文创产品被生产为实体产品,用户也可以成为“繁星数字守艺人”,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创作者和传播者。   

以上系列活动,也是博物馆助力项目“繁星计划”发起一周年之际推出的数字成果总结。

02

有young(32282930)-20240528121611.jpg

此次繁星特辑出镜的一位便是甘肃省玉门市博物馆展厅里的一个穿越千年的“玉门少年”——人形彩陶罐。它出土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处四坝文化史前遗址,曾在1990年作为甘肃省选送的八大精品文物之一,在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向中外游客展出,获得一致好评。更因其“拉风”的装扮和悠然自得的神情,成为网红文物。  

“早在3800年前的河西走廊还没有文字,我就是那时为数不多的记载。而今,一个玉门少年,把我从土里踢了出来,我又可以继续走下去了,也把我走过几千年的‘答案’,告诉更多人,就像河西走廊的路,不会越走越窄。”人形彩陶罐这样“诉说”。

有young(32282931)-20240528121612.jpg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中小博物馆,腾讯《我关心的地方》系列栏目组策划拍摄了一部关于我国中小博物馆的相关纪录片——我在‘老家’当文物。很荣幸,我们玉门市博物馆的‘人形彩陶罐’入选其中。该纪录片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将玉门的文物故事以现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用不一样的方式讲述那些被遗忘在博物馆的历史。”玉门博物馆馆长王璞说,文物们幻化成“繁星”,在文物的出土地用方言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很多文物不一定是镇馆之宝,但也在讲述着一方天地历史矿脉中的细枝末节。

有young(32282932)-20240528121614.jpg

“我们玉门市博物馆参与拍摄的相关人员跨越2000公里,前往了取景地——景德镇,带这位‘河西少年’再次出征,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形式出现,宣传甘肃的六大古文化之一——玉门火烧沟文化,希望这部纪录片带给大家与众不同的观感。”王璞说。

03

有young(32282933)-20240528121615.png

除了“繁星特辑”的发布,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腾讯联合中小博物馆,举办了“古物有灵,繁星出道”博物馆主题直播活动,直播间最高观看人次244万。其中武威市博物馆国宝级文物汉代彩绘漆木鸠幻化为AI少女的形象惊艳亮相,走进直播间与大家互动,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  

此次中小博物馆里的文物从AI世界走出,焕活成真人,最终由1个变成9个,齐聚北京,上演了一场大型AI文物综艺秀。

有young(32282934)-20240528121617.jpg

直播现场,彩绘漆木鸠说道:“我是生在王杖上的杖首鸠鸟,在汉代,年满七十的老者才具资格持有我。我不仅是尊老特权的象征,还是代表吉祥的幸运鸟与不噎鸟。为何人人都向往青春,对年老心生畏惧?常伴在长者身边的我,却悟出了别样的智慧:当生命随岁月一同沉淀,何尝不是另一种新生?如同美酒,更香醇的总是陈酿,以不老之心向生命坦然举杯吧!”

武威市博物馆馆长魏学礼介绍说,“我们馆的汉代彩绘漆木鸠,是一只卧姿木质鸠鸟,双目平视,口中含物,两翼收拢于背部,它是鸠杖的杖首部分,也是汉代尊老养老制度的实物资料。从帝王到平民,将鸠杖赠予高龄老者的风俗一直从汉代延续至明清。持有鸠杖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好比现代社会的一张‘敬老卡’。

如今,这件珍贵而具有独特内涵的文物通过现代人的创新及演绎,与我馆另一件馆藏文物——汉代王杖诏书令册简共同见证汉代尊老养老制度的法律法规。”

有young(32282935)-20240528121619.png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们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在我们武威市博物馆里还收藏着许多‘小文物’,它们不在壮阔的历史河流里,却也记录着普通人的生活痕迹,复原出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市井里的博物馆,收藏着我们脚下的每方土地,它们不只有遥远的文物,更是曾经亲切的生活。”魏学礼说。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荆雯

微信图片_20240312153338.jpg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