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点赞甘肃>

共赴绿色之约|庆阳毛寺村:一条蒲河富两岸

2024-06-06 23:23:54        来源:奔流新闻

一条蒲河沿毛寺村蜿蜒而过,滋养着村民和青山,两岸是茂密的草地和树木,绿油油的田地一片连着一片望不到头。靠着这条河,毛寺村摸索出了“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的水经济发展新路子。

6月5日,“共赴绿色之约——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水旅融合的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

毛寺村的蜕变

“过河没桥,脚下没路,手里没钱”,这是毛寺村以前的写照。近年来,这里的村民找到了致富经——只有守住绿水青山,才能收获金山银山。

村子里的平房别具一格,村民正在门口过筛油菜籽。“我在这里生活了68年,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这儿很穷。2014年以后,毛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修好了,环境也好了,啥都方便啥都好了。”村民毛腾杰是美丽河湖建设的受益者和见证者,“这些年,水清了,山绿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家门口也有收入。像我们这些老年人在景区打扫卫生,干点零活儿,一年挣点钱也够花了。”

“村里甜瓜卖得好的能挣十几万呢,最差也能挣两三万,比打工强。”毛腾杰告诉记者,在蒲河水没有得到治理前,这里的水是不能种地养花的。现在水质好了,村里种的甜瓜、西瓜、辣椒、西红柿,品质好,销路也不错。

“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我在城市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总想着为家乡做点事。村里有好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这就是财富。”2017年,毛锦文辞去在城市的工作,回到了毛寺村,经过村民的选举当上了村委会副主任。

这几年,毛寺村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里修了河堤,种了花草树木。环境好了,路通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游客在农家乐吃住,到地里采摘水果,自产的菜籽油也成了热销产品。

“从2004年到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300元上涨到12000元。全村370户中有132户搬到了新农村,有128户在兰州、西峰、西安买了楼房,村里的小轿车有268辆,几乎家家都有车。”毛锦文说。

毛寺村有了今天的新面貌得益于河湖治理,但河湖治理并非易事。针对蒲河毛寺段,西峰区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一体化推进工矿企业、农业面源、城乡生活三方面污染治理,目前水质断面达标率为100%,现状水质为Ⅱ类。

同时,当地不断加大河湖治理力度,采取格宾石笼、铰链式等治理工艺,以稳定河势、提升河道行洪能力为主要目的,实施蒲河西峰区石咀子至毛家寺段防洪治理工程,修建护岸8.89km,大幅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有效减少河道洪灾损失和水土流失,河湖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

养水养绿养村民

近年来,西峰区紧扣河长制工作要求,针对蒲河毛寺段管护和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河道“四乱”频发、行洪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创新推行七条治河之策,破解河道常态化和长效管护难题,奋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安澜河流。

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党委书记高建伟告诉记者:“这些年结合和美乡村、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和省级最美幸福河道的创建,显胜乡治理了垃圾、清理了河道,同时将植树造林作为水源保护、流域治理的治本之策,连续几年开展荒山绿化行动,目前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眼下我们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和美乡村建设,让绿水青山造福父老乡亲。”

“按照以水促农、以农带绿、以旅增富的发展理念,先治水让生态好起来,再创造秀美山川带动旅游发展,促进当地群众的增收。”庆阳市西峰区水务局副局长原永杰表示,通过治水,让河流提高安全标准,蒲河两岸美起来,带动周围的设施农业发展,进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带来了游客,我们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让当地的群众富起来,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山绿了,水清了。”这是记者一路走来听到最多的称赞。庆阳市西峰区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围绕蒲河川区主线,着力推动绿岸景观,打造水旅融合的富民产业。依托毛寺村建成的19处旅游微景点和百亩设施瓜菜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次,创收15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以水为媒、以水赋能、以水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玄丝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电话:19530461646   

微信:BL19530461646  

拍客:710060272@qq.com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