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点赞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一个制种大县的种业振兴路

2024-05-14 14:32:42        来源:

甘肃张掖临泽县推进玉米制种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一个制种大县的种业振兴路(经济聚焦·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②)

核心阅读

甘肃张掖临泽县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每100粒玉米种子就有13粒产自这里。完善质检机制,推广智慧耕种,延长产业链条……近年来,当地多措并举推进玉米制种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登上瞭望台,远处祁连耸立,近处沃野连绵,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的5000亩玉米制种示范基地在眼前铺开。

立夏后,放苗忙,平川镇平川村种植户谢虎今年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170亩制种玉米,“耕种有机械,收益有保障,种得多,挣得多。”

作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每100粒玉米种子就有13粒产自临泽。“全县60%的耕地用于玉米制种、60%的农民从事玉米制种产业。”临泽县委书记张辉介绍,去年当地玉米制种产值突破25亿元。

全程质检,“黄棒子”结出“金种子”

育种在南繁,制种在临泽。“11年来,我们在临泽种出玉米新品种80余个,这些新品种在各地都有所推广。”甘肃润丰源公司总经理彭庆太介绍。

每一个玉米新品种,国家对其发芽率、纯度等指标有严格标准,不符合标准不允许推广。“发芽率、纯度分别达到85%和97%,且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才能在临泽扩繁。”临泽县种子管理局副局长杨平说。

500平方米检验室,321台检测设备,年检测种子样品达3000份左右……走进位于临泽县的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检验中心”),几名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于一项精密工作——对玉米种子进行纯度检测。

令人欣喜的是,临泽扩繁的玉米品种发芽率和纯度实现“双升”:达到94%和98%。

“首先得益于临泽的自然禀赋。”杨平说,临泽北濒巴丹吉林沙漠、南邻祁连山脉,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车间”。玉米生长季恰逢祁连山冰雪融水丰盈,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收获季气候干燥、空气流动快,自然晾晒即可脱水。这种条件下产出的种子,发芽率、纯度等均超国家质量标准。

“良种更离不开后天努力。”检验中心业务室主任李涛说,为确保“黄棒子”结出“金种子”,在制种玉米授粉、收获期,检验人员都要深入地头抽检。

以玉米种子真实性检测为例,制种企业申报什么品种,就必须种什么品种。为防止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检验中心通过和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标准指纹数据库互联,做到了科学识假、准确辨假。”李涛说,2022年5月,中心又接入全国农作物种业大数据平台,单位和个人都可查到所需种子的检测报告。

同时,临泽生产的玉米种子都持有“身份证”,从基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截至目前,临泽已建成镇级追溯点7个,生产基地质量追溯点31个。”杨平说,2017年以来,临泽县共发现各类涉种违法行为16起,解决种子生产质量纠纷2起。

临泽县已探索开展卫星遥感制种基地监管,利用遥感资源、无人机、田间人员抽检等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玉米制种基地监管网络,为每一粒玉米种子的安全装上科技“芯”。

智慧制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前些年,一些农户觉得玉米种植效益低,不愿再种。”谢虎说,由于连年耕作、土壤退化,制种玉米亩产下降,加之人工费用上涨,种植收益日渐减少。

“让更多人愿种,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杨平说。近年来,临泽年均检测土壤600多份,指导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0.5万亩。同时,组建专家团队,针对当地土壤特性,在制种玉米生产领域推广使用凹凸棒生物有机肥。

凹凸棒石是一种具有棒状晶体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物,临泽已探明储量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60%。经过科研攻关,以其为原料生产出的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消除板结,有效解决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等问题。“施上有机肥之后,感觉地‘有劲’了。”谢虎说。

去雄是玉米制种的关键一步,关乎种子优劣、粮食收成。所谓去雄,是将玉米的雄花去掉,促进雌穗生长和玉米籽粒发育。过去,临泽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去雄,需在一周内完成,工作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高峰期每天工资400元,仍是一工难求。”临泽县一家制种企业的负责人史君君说,现在通过引进去雄机,作业效率大幅提高,一台去雄机每天可作业100多亩,相当于200多人一天的工作量。

“大农机效率高,但投入较大,小农户难以承担,这就需要提供社会化服务。”临泽县田保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峯说,公司是一家村集体性质企业,也是平川镇农事的数据平台,一头连着28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的180多台农机具,一头连着广大种植户的制种田,“我们统筹供需信息,合理‘派单’,以翻耕土地为例,亩均为农户省钱20多元。”

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可实现铺膜、施肥、播种一体化作业;植保无人机1小时可完成40多亩地的管护……依托社会化服务主体,临泽不断推广新机具、新技术使用。截至目前,当地玉米制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临泽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联动,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截至目前,临泽县已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20.76万亩,建成玉米制种“五化”基地18.3万亩。

延长链条,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临泽制种产业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当地也曾遭遇成长的“烦恼”——制种企业不少,但实力参差不齐、种源品质不一,存在“大而欠优”的问题。

为破解“大而欠优”问题,临泽依据《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办法》,让优质基地优先保障优势制种企业。

“依据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经营自律指标等条件,对全县制种企业进行‘排名’。”杨平介绍,实力决定名次,优质基地按名次先后配给,并进行信息公开,实现了良企有良田、良田制良种。

制种基地上连研发、下连销售,既让一粒良种变为亿粒良种,又让亿粒良种撒向大江南北。“去年企业制种面积较之前增长了1万亩,有效满足了生产需求,年产值达4.2亿元。”史君君说。

以竞争为牵引,临泽吸引了18家知名制种企业相继落户,培育规模以上种子企业3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家,建成现代化加工中心14座、加工生产线24条,年加工能力达25万吨。

竞争让企业提质,也加速了区域协作。黑河沿岸的平川、板桥、蓼泉、鸭暖四镇,都是玉米制种大镇。过去各自为战,如今四镇合作成立了玉米制种片区党委,打破行政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农机具共享。

制良种、育新种,长于临泽的玉米种子,正源源不断地从河西走廊撒向全国各地。

来源丨人民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