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思维,点“沙”成“金”——民勤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6-12 10:17:23        来源:新甘肃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

链式思维,点“沙”成“金”

——民勤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严存义范海瑞金奉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张永刚

民勤县红沙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5年。建园之初,很多人并不看好园区的发展前景,因为这里距东面的民勤县城、南面的金昌市、西面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都在60公里左右,被称为“三不靠”地区。

然而峰回路转。近年来,伴随民红路、S212线雅永公路等公路的通车运行,“三不靠”变为“居中三连”,园区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出来。

这一区位优势也正是远景能源这家具有全球视野的大型民营企业,在落户园区过程中曾反复权衡过的核心因素之一。

建链: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民勤县红沙岗工业园区的远景能源智能风机制造基地,崭新的厂房内,巨大的龙门吊来回“奔忙”,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械,一台台风机主机完成制造。

据了解,远景能源主要从事风力发电、储能设备研发生产等,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我们选择在民勤建厂,主要考虑以这里为制造基地,供应西北市场,同时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辐射中亚市场。”远景能源甘肃公司相关负责人龚威告诉记者。

当下,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风力发电设备由于体积大、长途运输不便,企业亟须靠近市场建厂,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022年,远景能源在西北地区和中亚、西亚、北非等市场中标订单量巨大,今年在民勤工厂生产交付计划为440台,预计可实现产值超过30亿元,产能仅次于远景能源江阴总部主机厂。”龚威说。

去年2月,远景能源民勤制造基地开工建设,8月25日,首台智能风机下线,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目前,已经建成智能风机制造厂、多功能展示中心及区域运维中心。去年8月至12月,已生产交付106台智能风机,年产值达到8亿元。

“民勤县红沙岗工业园区交通便利,在用地、用电、用水等基础保障方面特别给力,政务环境特别好,从落户到投产,政府有关部门一直有专人对接,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龚威说。

延链:装备制造应“链”而生

企业发展,不仅看重良好的营商环境,也看重当地的产业环境。

民勤风光资源富集,沙漠、戈壁、荒漠面积辽阔,是全国发展新能源基础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属一类光资源区和三类风资源区。

县域内可用于发展风光电项目的土地面积约4460平方公里,规划总装机容量7139万千瓦。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的风光电项目均集中在民勤县红沙岗区域,入驻红沙岗工业园区投资建设风光电项目企业28家,装机容量279万千瓦。

“目前风电项目建成160万千瓦,光电项目建成119万千瓦。民勤新能源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民勤县发改局副局长陈国斌介绍。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自身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之外,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特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东端,河西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加之民勤县紧邻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阿拉善更是风光资源“聚宝盆”,伴随周边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上游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将是市场大趋势。

“着眼于新能源全产业链,近年来,民勤县从新能源发电领域积极向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延伸,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县重点发展的5条产业链之一。”陈国斌说。

补链:精准招商培育集群

立足风光资源禀赋优势,“十四五”以来,民勤县紧盯“双碳”目标,坚持把风光资源接续开发、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构建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打造风电、光伏发电产业集群发展高地为目标,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紧盯行业领军企业、行业标杆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企业,积极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力推动形成“风光核氢火”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根据相关规划,民勤县在“十四五”规划建设甘肃至浙江特高压输电通道,以金昌、张掖、武威地区新能源资源为基础,开发风电400万千瓦、光伏700万千瓦,以新型调节型煤电改扩建为支撑,改扩建煤电400万千瓦,配套建设新型储能200万千瓦。县域风光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将成为新能源全产业链构建的重要牵引。

目前,按照新能源发电与装备制造产业同步发展的原则,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民勤县引进的远景2GW智能风机制造基地项目实现整装风机量产,远景智能叶片制造、浙能储能系统数字化智能工厂生产线、青岛天能风力发电塔架生产基地、江苏常友机舱罩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已与浙江尚驰就风力发电机制造、江苏英迈就电线电缆和集成柜体制造、北京京能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就废旧叶片回收再利用、智能运维等项目达成意向性协议。

民勤县委书记李万权表示,民勤县将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产业为纲、项目为王、绿色优先、量质并重发展方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落地实施,突出做大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