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我们这十年>

【我们这十年·特别策划】光彩“如意” 美丽甘肃底色更加动人

2022-10-25 16:20:09        来源:新甘肃

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扎尕那风景怡人。(资料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宇晨

2012—2021年,甘肃累计完成植树造林4321.21万亩,草原种草改良6517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015万亩;

2021年,非化石能源生产、消费占比分别达到37.9%、24.7%,分别比2012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和7.1个百分点;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十载踔厉奋发,如今的陇原大地生态环境呈现出绿色发展支撑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的良好态势,美丽甘肃的底色更加靓丽动人。

甘肃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之地,也是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等沙漠汇合南移的阻挡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突出重点地区和关键部位,以实施生态工程、加强系统治理为抓手,推动全省生态环境实现整体好转。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旺藏镇河畔,旺藏镇党委书记汤小军正在和同事们沿着河道进行着日常的巡护工作。

“记忆中的白龙江,河道里垃圾多,甚至有很多沿岸的村民把生活污水直接倒进水里。因此,以前的河水远看水很清,但是行走到眼前却是有一股淡淡的臭味,在天热时格外刺鼻。”汤小军介绍说。

旺藏镇党委书记汤小军(左)和工作人员巡查河道。(资料图)

巡河时,汤小军就会给沿岸村民一次次宣讲各种环保理念,呼吁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保护河湖的队伍中。“对于迭部人来说,白龙江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养育了我们,灌溉着我们的田地,我们更要守护好她。”汤小军颇有感触地说。

逐渐,在河道里乱丢乱弃的少了,自觉爱护河流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如今, 河岸整洁、河道畅通,水质清澈达标,无违章建筑,无乱挖、乱开采等不良现象;街道境内河流水质、水生态、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白龙江水环境的变化,是近年来甘肃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

白龙江流经迭部县。

十年来,甘肃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紧紧盯住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突出重点地区和关键部位,以实施生态工程、加强系统治理为抓手,推动全省生态环境实现整体好转。

在黄河流域,通过启动实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节水治水等重点生态项目,扎实推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谋划启动黄河干流生态廊道建设,使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在长江流域,持续加强“两江一水”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

同时,在内陆河流域,通过整治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全面完成保护区内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项目分类整改,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根据国家公园建设标准和政策,持续加强祁连山全域保护和系统修复,依托现代科技建设“智慧祁连”,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生态治理已经走上正规化信息化轨道。

现在,河西内陆河地区生态环境逐步好转,黑河流域东居延海连续17年不干涸,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水面超过26平方公里,干涸消失近300年的疏勒河终端湖“哈拉奇”水域重现。

甘肃,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宛若一柄玉如意。

为了让这柄如意更加光彩夺目,全省上下树牢“绿色决定生死”的意识,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修复。

黄河远上白云间,极目远眺,一条蜿蜒的河流穿过兰州城。落日西垂,河面上肆意嬉戏玩耍的野鸭,勾勒着一幅深秋的趣景。这一刻,金城悄然上线,不一样的兰州,恰好与你相见。

黄河两岸郁郁葱葱。(资料图)

今天的兰州,“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同时,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兰州经验”和“兰州模式”。

为了这片“兰州蓝”,甘肃从省级层面谋划,紧紧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大力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持续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上下功夫,举全省之力向兰州大气污染宣战。

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兰州的“新名片”。

根据污染结构,确定“立法、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严管、问效”八大核心治污措施,在工作上构建形成省级制度助推、市级统筹协调、纵向分工协作、横向推动落实“四大推力”,实行“指挥部+专项工作组”的工作模式,成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分析研判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指挥调度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并建立巡查督导队伍督促落实,形成了分析、决策、部署、落实、督导的闭环工作机制,兰州市划分1482个网格,实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的扁平化管理,达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巡查全天候、调度数字化和应用多元化,统筹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数据显示,2013年兰州市优良天数比例仅52.3%,2021年提升到81.1%,特别是2020年,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大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2%,比2013年提升32.9个百分点,是2013年国家发布新标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年份。

与此同时,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0.2%,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甘肃省坚定不移以“两山论”方略厚植“一方产业”。

致力打通转化通道,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新能源等生态产业,使生态财富加速转化为经济财富。特别是抢抓国家“双碳”目标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甘肃正在从“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转变,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甘肃贡献”。

同时,以统筹化思维抓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全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我省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14%,超过50%的国土面积位于自然灾害高发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2.07万处,居全国第四位,威胁人口243.27万人。甘肃省在2021年完成舟曲地质灾害避险搬迁850户3495人入住兰州新区的基础上,今年制定《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方案》,计划五年搬迁26.43万户103.95万人,2022年将完成4万户15.85万人搬迁,让群众搬进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开启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十年弹指一挥间,甘肃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嘱托要求,把“国之大者”作为“省之重者”,把“千秋大计”作为“千钧之责”,通过这些年全省上下的努力,共同描绘了美丽甘肃建设的生动画卷。

祁连山风景优美。

张掖市2022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集中开工。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