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大合唱 建设幸福河——沿黄九省区党报全媒体联动报道

2022-10-22 09:42:42        来源:新甘肃

白琵鹭在山东境内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快乐嬉戏。刘月良

编者按:大河奔流,奋进不息。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成为沿黄省区人民的共识与自觉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备受关注。

聚焦党的二十大,黄河两岸发出澎湃回响。甘肃日报联合大众日报、青海日报、四川日报、宁夏日报、内蒙古日报、陕西日报、山西日报、河南日报等沿黄省区党报推出全媒体联动报道,邀请九省区党的二十大代表云端“对话”,奏响守护大河安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

甘肃 担好上游责任 展现上游作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德斌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从青藏高原奔向黄土高原。黄河流经甘肃913公里,60%以上的水来自兰州以上河段,流域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在保障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上游省份,我们必须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坚持把保护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抓好黄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代表、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康军说。

近年来,甘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编制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做好水的涵养、土的保持、沙的治理三篇文章,突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两大重点,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目前,甘肃沿黄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92%,水土保持率10年提升16个百分点。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获得母亲河更长久的滋养。甘肃沿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5.4%,工业企业大多分布在沿黄流域,给生态环保带来不小压力。

“哪怕是牺牲一些GDP,只要能把黄河保护好治理好,就是对国家和民族最大的贡献。”党的二十大代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武说。

生态之路也是发展之路。

甘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条件,围绕优产业、抓创新、促协调、增活力落实绿色转型重点任务,在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老工业城市兰州,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5%,经济发展更绿色。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地一域的事。甘肃将牢固树立“流域一盘棋”思想,按照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密切协作,共商共建,积极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凝聚合力推动黄河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位于山西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刘亮亮

山东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大众日报记者 王 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这让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副部长刘燕韶思考良多:“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必须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

山东缺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黄河水是最主要的客水资源。造纸行业是用水大户,对于黄河水的珍贵,刘燕韶有切身体会:“在华泰,我们亲切地把黄河水叫‘细粮’,是最好的水,要省着用。”

刘燕韶说,用好宝贵的黄河水,华泰把节水放在首位,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这一技术,让华泰的吨纸用水量从10立方米下降到5立方米以下,达到了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除了从源头上减少用水量,华泰还在减少末端排放上下功夫。“我们通过中水回收利用技术,处理后的达标水按比例与黄河水混合后用于制浆造纸车间,每天减排8000立方米,年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刘燕韶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华泰,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建立水资源全程管控、节约集约、制度保障等机制,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切实管好黄河“水池子”。2021年,山东万元GDP用水量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立方米,分别较2012年下降48.8%、32.7%,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3.2%,均位居全国前列。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让宝贵的黄河水支撑起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刘燕韶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科技创新是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刘燕韶备受鼓舞,又深感使命在肩,“作为一名一线科研人员,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自主创新,努力研究更多的节水技术,为造纸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黄河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段,风景壮丽、引人入胜。新华社记者 连 振

青海 天下黄河贵德清

青海日报记者 张多钧

滔滔黄河出龙羊峡,冲刷出了一片开阔谷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被称为“高原小江南”,更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

贵德黄河为何清?生活在黄河边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德县河阴镇林荫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原深有感触。

芦花湾水生态公园是贵德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芦花湾水生态公园地处贵德县河阴镇,漫步公园,红色地砖铺就的人行道向远处延伸,湖中波光粼粼,芦苇随风摇曳,鸟鸣不绝于耳,游玩锻炼的群众络绎不绝。

芦花湾距离贵德县城一公里,距离黄河不足一公里。早些年,贵德县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针对黄河吊桥南岸芦苇荡内水生植物退化、污染物聚集形成黑臭水体的现状,实施了黄河流域贵德河阴段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项目。

项目通过引流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实施尾水深度净化生态湿地系统建设,实现天然湿地生态修复、自然湿地内源污染物清除及尾水二次净化,完善了贵德黄河风情线“水—草—鱼—鸟—人”共生系统,筑牢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又一道防线。

如今,芦花湾水生态公园集健身、休闲、观光为一体,是黄河流域贵德河阴段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项目生态效益的最直观体现。

“小河有水大河满,上游有水下游丰。”黄河清离不开党委政府支持,离不开基层群众付出。今年3月,杨原组织社区党支部党员、网格长、志愿者前往黄河岸边、水车广场等黄河沿岸地区、景点等地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景区、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在沿黄、景点等主要道路、绿化带、观光广场及周边林地等进行捡拾垃圾、整顿环境,为黄河清贡献力量。2019年,贵德县河湖长制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其实,黄河不仅仅是在贵德县内清澈见底,黄河青海段大多如此。这些年,青海深入开展“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黄河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河道采砂、生态基流、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黄河干流循化波浪滩旅游观光园、贵德水车广场、平安富硒桥等一批投资大、整治难的侵占河湖岸线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岸边的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景色秀美。(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丁生智

四川 全力确保黄河出川一河清水向东流

四川日报记者 张守帅 张立东

以黄河全流域2.4%的面积,贡献了枯水期40%、丰水期26%的水量——四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保护好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代表,四川省阿坝州委副书记、州长罗振华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保护成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黄河在四川流经两州五县,其中松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均位于阿坝州。“越学习领悟报告,越感到沉甸甸的责任。”罗振华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等作出部署,这些要求赋予了阿坝州践行“两山理论”、提升“中华水塔”水源涵养能力的历史使命,建设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的时代重任。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近年来,阿坝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全面推动长江黄河上游干支流、左右岸生态防护带和生态护岸治理,加快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广泛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力确保黄河出川一河清水向东流。其中,流域四县治理“两化三害”草原354.6万亩,流动沙化面积从2016年的5.15万亩降到0.25万亩,全国首个“人与生物圈计划”自然教育基地落户松潘。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如诗如画的流域美景中,感受母亲河的生机活力。

“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对我们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罗振华介绍,这些年,阿坝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绿色、红色、特色”定位,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速发展动能转换。在农牧业方面,创建星级园区13个,“净土阿坝”区域品牌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在工业方面,抢抓“双碳”机遇,光伏资源开发方兴未艾;在文旅方面,流域四县已创建5A景区1家、4A景区8家、3A景区14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红色旅游景区4家,精心打造大草原、大长征、大雪山等特色品牌,“雅克音乐季”已经成为国内“音乐+旅游”城市全民文化互动“新标杆”。2021年,流域四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1亿元,较2019年增长10.2%。

罗振华表示,阿坝州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打好“生态牌”,努力建好“示范区”,用心办好“惠民事”,在推动形成大江大河治理重要标杆、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中做表率。

丰收时节,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迷人的黄河湿地风光。 宁夏日报记者 党 硕

宁夏 努力提升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

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大河激荡,滋养塞上;非凡十年,山河巨变。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九曲黄河穿境而过,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忠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各项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吴忠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揽,坚定不移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以产业高质量带动发展高质量。”党的二十大代表、吴忠市委书记徐耀告诉记者,当前,吴忠市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等5个产业板块产值已突破百亿元,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形成,滩羊、酿酒葡萄等规模品质稳步提升,奶产业综合产值达260亿元,“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和“早茶文化”金字招牌更加响亮。

吴忠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培育、潜力在产业开发、根本在产业壮大。徐耀表示,吴忠市将按照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在产业转型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从吴忠实际出发,依托风光油气等资源,建设宁夏新能源保障基地,培育壮大煤化工、油气化工等领域龙头企业,品牌化发展滩羊、葡萄酒、全域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在创新驱动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发展含“新”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抓住东西部科技合作机遇,实施好创新力量厚植、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协同联动、创新生态涵养“四大工程”,引进培育一批人才和团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在绿色发展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以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黄河吴忠段、罗山、牛首山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扛牢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

“我们要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争取更大主动、在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上实现更大进展、在改善民生福祉上彰显更大力度、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奋力迈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徐耀说。

内蒙古 黄河“几”字弯里铺开幸福画卷

内蒙古日报记者 帅 政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

10月是收获的季节,走进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村里的道路上来回穿梭着秋收的拖拉机,收购农产品的车辆络绎不绝,养殖户们照料着各家圈舍里的鸡、羊等牲畜,忙得不亦乐乎,整个村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民主村地处河套平原,奔涌向前的黄河水,滋养了这片土地,让它在新时代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明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他带领村民们通过兴产业、树新风、强堡垒,闯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民主村和黄河水养育了我,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富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民主村,因黄河而兴,像民主村这样的幸福故事在黄河沿岸不断上演。

黄河出黄土高原一路向北,穿沙辟石,百折奔流,在阴山之南画出一个大大的“几”字。“几”字弯内,黄河内蒙古段全长830公里,流域覆盖乌海、阿拉善、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7个盟市。

作为黄河流经长度第二位的内蒙古,也以拳拳赤子之心守护着母亲河,肩负起守护黄河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林草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坚持增绿增收并重、造林造景并举、绿化美化同步、发展保护同抓,全方位、全过程推进林草生态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了黄河流域沙不成害、风不成灾、水土不流失、生态功能不降低的目标,也为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百姓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

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通过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部分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低洼地形成蓄水面,改善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的目的,变水害为水利。目前,库布其沙漠绿化面积已超过900万亩,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

党的二十大代表、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说:“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持续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总结推广毛乌素、库布其治沙模式,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作出鄂尔多斯贡献。”

陕西 护河治水 让黄河两岸焕发绿色生机

陕西日报记者 李羽佳

“俯瞰陕西,黄河流过的地方,两岸已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黄土高坡,而是充满生机的绿色。”10月19日,党的二十大代表、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榆林市16个国考断面整体水质改善了33.8%,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二,创历史新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5.8平方公里,建成2.2万余座淤地坝,约占陕西的三分之二、全国的三分之一,共拦截泥沙36.7亿立方米,为减缓黄河下游淤积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近年来,陕西统筹推进黄河粗泥沙拦沙、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等治理工程,黄河两岸焕发绿色生机。当前,全省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半固定,陕西入黄泥沙量年均从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基础性工作。2021年,陕西全面启动黄河流域陕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全省排污口管理台账,建成“全省入河排污口矢量化图库”。目前,黄河干流105个存在问题的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走廊。近年来,榆林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我们通过构筑黄河中游生态屏障,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统筹实施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采空区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张晓光说。

“塞上明珠”榆林的高质量发展,瓶颈在水,要害在水,基础在水。面向未来,榆林将持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张晓光表示,榆林市将综合采用工程、生物、耕作等措施,增绿治沙,用铁的纪律、铁的担当,守好一河清水、两岸青山、湖库安澜,让母亲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山西 奏响黄河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山西日报记者 杨 文 张 琦

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南至垣曲县马蹄窝出境,山西境内黄河总流程965公里,途经4市19县(市),奔流而下,生生不息。

2019年以来,山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进一步为山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临汾市作为山西四个黄河干流流经市之一,去年以来,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新的定位,编制了《临汾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列为未来五年重点办好的大事之一。今年9月,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峰会在临汾举办,开启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新阶段。

“我们要认真落实报告要求,强化担当、真抓实干,扎实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要聚焦水土保持、流域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四方面精准发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进步。”党的二十大代表、临汾市委书记闫晨曦表示。

持续开展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天然林、人工林等资源保护和修复,着力构建“塬面、沟道、河川”综合防护治理体系;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科学实施生态补水,加大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力度,着力构建完善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强化“双碳”引领,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闫晨曦看来,如今的平阳大地,正努力交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临汾答卷”。

临汾的实践是山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山西坚持绿色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坚持铁腕治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补齐短板,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文旅融合,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古老的母亲河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在成为造福三晋大地的幸福河。

河南 幸福长河润中原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阳

霜降前后,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之旅陆续开启。在黄河入豫第一站三门峡,早在10月10日就迎来了今年越冬的首批大天鹅。

“大天鹅这么早光临俺老家三门峡,我的心里甭提多兴奋了。”10月19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国有灵宝川口林场党支部书记牛文梅说。

牛文梅是个老林业人,素来热爱自然、热爱生态,近年来她还升级成了“鹅粉儿”,十分关心大天鹅的一举一动,“今年比去年首批大天鹅抵达日期10月14日还要早些,小可爱们更喜欢这里啦!”牛文梅如数家珍。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近年来河南沿黄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到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数以万计,在洛阳湿地中华秋沙鸭成群结队,黄河河南段成为越来越多珍稀鸟类的乐园。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段话,让牛文梅印象深刻。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河南统筹推进黄河河南段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等,建成标准化堤防501公里,“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30万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圆满完成。2019年以来,全省黄河流域完成造林503.6万亩,森林抚育577.5万亩,黄河正在成为中原大地的“绿色飘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牛文梅表示,这给林业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力量。


来源丨新甘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