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兰州市已开展多轮次大规模区域核酸检测。经过统筹调度,目前有上万名核酸采样人员奋战在兰州的街头巷尾、小区楼院,高峰时单日核酸采样量超过340万人次。
那么,核酸样本去了哪儿?
样本检测速度如何?
一份核酸检测报告单又是如何诞生的?
就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日检测量可达80万管
“兰州市域内的53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第一时间投入核酸检测工作,但是,面对疫情初期大规模、多轮次的核酸样本采集,核酸检测能力仍显不足。”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此,紧急搭建了2个硬气膜实验室,调度了16台移动检测方舱,以满足兰州市核酸检测需求,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核酸检测,是目前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最有效的手段,是判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是主动筛查阳性感染者、落实‘四早’要求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尽早发现传染源并从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甘肃工作组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赵靖介绍。
他进一步补充道:“开展大规模区域核酸筛查,是因为社会面依然存在隐匿传播风险。当前形势下,重复多次检测,能够及时锁定风险区域和重点人群,尽早发现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据统计,近期,全省共向兰州市紧急调度了6455名采样人员,563名核酸检测人员,90台扩增仪、40台提取仪,并积极争取外省第三方检测能力,使得兰州市日核酸检测能力迅速增加至79.4万管。
此外,甘肃省卫生健康委针对金域硬气膜实验室无设备、无人员、无管理体系的现状,还紧急搭建出一座每日产能达到7万至8万管的硬气膜实验室,并派出一名处级干部驻点协调,由省级管理团队制定管理体系和流程,目前已实现每日5万管的检测能力,且仍有提升空间。
一张核酸报告单的诞生
无论核酸采样,还是检测筛查,核酸检测的“台前幕后”都是一片繁忙。“病毒猎手”们争分夺秒“揪毒”。一轮又一轮,随着检测任务量的增加,核酸检测的全流程质量管控力度也不断加大,尤其是检测筛查环节。
大批量的“10混1”“5混1”或“单采管”核酸样本抵达实验室后,经过签收、录入、提取、扩增、观测等流程,最终检测报告得以反馈至市民群众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各环节都需要检测人员的参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核酸检测质量的保证,要从样本的采集环节开始。样本采集完成后,使用专门的标本转运箱进行转运,转运包装前,我们还会严格检查试管是否拧紧、条码是否清晰、采样箱是否进行消毒等,然后由专门的医务人员将标本转运箱送至检测点。”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甘肃省临床检验质控中心主任、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魏莲花告诉记者。
7月23日,记者跟随转运车来到检测点看到,标本接收小组和检测人员多次审核条码、核对信息,在确保标本符合检测要求后,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对标本当中的核酸进行提取,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把原有核酸放大,通过仪器,读取荧光曲线,观察是否有对应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
“只有做好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才能呈现给大家一张高质量的核酸检测报告单。” 魏莲花说。
为高效应对突发区域聚集性疫情,省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此前就将区域核酸检测任务分解为前期准备、启动条件、检测频次等9个步骤,同时,要求各地组建核酸检测工作组及数据统计、采检匹配、样本转运等9个区域核酸检测工作专班,优化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组合策略,充分利用检测资源,提升检测效率,为6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采样、24小时内完成区域检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本次疫情发生后,省卫生健康委进一步加强了采、送、检、报等环节管理,指导检测机构从采样点选址、场地布局、采样过程、信息系统、环境、送样及检测时限等方面进行规范,紧盯人员信息采集、现场规范采样、标本送检及医疗废物处置、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等关键环节,推动核酸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同步快速提升。
面对临夏州、甘南州疫情现状,我省按照就近就便的策略从陇南市调度每日1万管的检测方舱实验室,从金昌市、武威市、平凉市、定西市、陇南市、省级医院调度了近千名核酸采样、检测人员火速驰援。目前,兰州市、甘南州、临夏州等相关涉疫市州正在有序开展相应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
文·图丨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报道组记者 苏家英 欧阳海杰 张燕茹 薛巍敏 李静
2022-07-25 15:00:08 来源: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