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文之星>

红蜻蜓丨家乡的曲子戏

2024-10-17 09:57:44        来源:

中国结

兰州市六十六中七年级(13)班 李炎诸

指导老师 张婧

指尖跳跃的红线编织着华夏文明的细腻与智慧。中国结以其古典之美,绘就一幅幅流动的诗篇。它穿越时空的隧道,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灵动巧妙融合,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梁,传递着无声却强烈的情感共鸣。

中国结是一种编织艺术,它是用五彩丝线编织而成,有心形,有圆形,有正方形……

编织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每当逢年过节,人们都会挂满各种各样的中国结,有表示年年有余的鱼,有表示马到成功的马,最常见的那就是变化多端的福字啦!

虽然我没有编过中国结,但是我亲手挂过中国结。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会把自己的小房间装饰一新,但少不了挂中国结。每当我走在街上的时候,就会看到马路两边,酒店,商场,宾馆等一些公共场合也挂上了中国结。

我想,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民族特性就如那鲜亮的红色,吉祥团圆是它永远的主题,而中国结中的“结”字正是一个中国人用来表示力量、和谐的象征,无论是“结合”“结缘”,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都带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加之“结”与“吉”谐音,而“吉”又有着丰富的内涵:福、禄、寿、喜、安、康无不属此中。

因此“中国结”便成了中国人心目中一切美好祝愿的象征,所以那浓郁的红色,吉祥的图腾,不知不觉中,在中国人怀旧的思绪里流淌着,在冬日的街头,那时尚女孩的包旁,那叮当作响的手链上,那黑色的奔驰里,红得耀眼的“中国结”悠悠荡荡,而它就是我想与大家说的中国情“结”。

愿承载着“吉祥寓意的结”,继续在时间的流转中绽放光彩,讲述一个又一个永不褪色的中国故事。

非遗是深埋的钻石

华亭市第一中学高三(18)班 马语萱

指导老师 杨新明

鹤鸣回到集训中的第三天,感觉不算好。从她来的时候拿出画具、颜料开始,到今天下午为止,窃窃私语从来没停过。她每次起笔的时候,总能听见旁边人的轻嗤:“用再贵的画具,又不一定画得好!”这也许是他们内心的声音。

鹤鸣不理会,只盯着自己的一圈小地方。一举一动间,单薄的身体四周似乎围上隐形的墙壁。而将她和其他人隔得更远的,是老师对其他人严厉斥责后走到她身边时的哑口无言,打量许久也只有一句“再接再厉”。于是,很多议论逐渐转变为了真诚敬佩的目光。

但是鹤鸣讨厌这里。在这个充满了颜料气味,只有两扇小小窗户的教室里,橡皮屑铺满了水泥地,墙上是炭笔画上去的黑色痕迹。涮过笔的水又被甩到那痕迹上,叠加成墙体丑陋的文身。封闭的环境,却在一直下着小雨。头顶上的白炽灯是闪电,哭哑的嗓子是潮湿里求救的信号。所有人在昏暗中不停描画线条,渴望素描纸是一顶帽子、一把雨伞,画得越多就能不被淋湿。时常轰隆响起的雷声惊得欲睡的人又绷起神经,颤抖着排线。

“哗啦!”一沓纸被扔在脸上,纸上相似的黑白灰印在地上。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往往诡异地安静。“这个石膏头像,画了三十遍!”“最基础的东西都画不好吗!”“废物!”雷声终于响完,又下起低沉的雨,把空气里的水分增加到难以呼吸的程度。

尖锐的黑色铅笔在纸上一次又一次描出深重的黑色阴影。橡皮屑是纸的皮肤上搓出来的脏东西,铺成密密麻麻的黑乎乎的一片。眼珠的黑色甚至没有眼下一圈黑色深,混杂了各种颜料的脏水甩到衣服上形成的斑点,和手掌侧面印上去的黑色铅痕相比,不知道哪个更难洗。所以鹤鸣讨厌这里,尽管她还在努力往前飞。

无论布置什么作业,她总完成得很快。画完习作就练基础,偶尔读杂志,埋头认真记笔记。表面上她一如既往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有时候旁边的人会悄悄地问,高光怎么那么突兀,台布褶皱怎么再自然一些?她就细心地演示,慢慢说几句话。别人开玩笑说她真是个“艺术家”,说她如何有才华,多么天赋异禀的时候,她就不再作声,转回去看自己的画板。

只有她知道,自己这段旋律,音符正被逐渐打乱,失去节奏。焦躁、迫切、崩溃、脆弱,似乎是这间屋子里的常态。但这不是鹤鸣的常态,就像她一直觉得这座雨季的房子不是艺术的常态。可是她开始对请假上瘾,开始长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画黑白灰。明明人不在那里,连绵不断的雨声却一直在她耳边回响。她排线排得越来越快,明暗交界线看不清楚,铅笔敲在画板上,线条像纸张上的伤口,凌乱地增加。直到笔尖“噔”地一声断掉,鹤鸣握着笔杆的手才停下。她看不清画板了,脑海里充满周围人的声音。

“你是少有的天才啊!”“她是个艺术家!”“天生属于艺术的人!”“天才是疯子吗?”她想,“艺术是那样的一座房子吗?艺术家是被关起来的行尸走肉吗?”那座雨季的房子里充满了黑色的雾,吞掉鲜活生动的灵感,吞掉春雨中生长出来的新芽一样的希望,吞掉有温度有色彩的热爱。吐出的未来,遥远而浑浊。她要怎样骑她的白马,行欲行的路?

鹤鸣短暂地迷失了方向。但她记得,在她始终学不会自救的时候,非遗艺术拯救了她。她也明白,非遗艺术不是深深的雨季,浑浊的空气不是一座死气沉沉的房子,只有空洞的机器。非遗艺术是深埋的钻石,正因为有切面和棱角才反射出光芒,穿透黑暗,指向明亮的地方。她渴望这颗眼睛一样的钻石,去看见璀璨的未来。

所以啊,鹤鸣这只白色的小鸟,选择拼命飞出雨季的黑暗!

家乡的曲子戏

华亭市实验小学五年级(4)班 曹馨仪

指导老师 白连忠

在陇东华亭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河,其中最动人心弦的莫过于家乡的曲子戏:每当寒冬腊月,夜幕降临之时,一曲曲悠扬婉转、古朴典雅的旋律,便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轻轻叩响每个人的心门。

记忆中的童年,是与曲子戏紧密相连的。那时的我,总爱依偎在爷爷身旁,坐在村头的大槐树下,看着夕阳把老戏台染成一片金黄。台上,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一句句唱词,或激昂高亢,或低回婉转,如同溪水潺潺,淌入我的心田。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世界,那里的人们用最简单的道具,演绎着世间的悲欢离合,让我初识了艺术的魅力,也种下了对家乡深深的爱恋。

家乡的曲子戏,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每一出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从《天仙配》的浪漫传奇,到《打金枝》的宫廷轶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美德的颂扬。舞台上,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技艺。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让家乡的曲子戏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现代娱乐方式涌入我们的生活,但家乡的曲子戏依旧在我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每当夜深人静,或是思绪万千之时,那熟悉的旋律总会在心底悄然响起,提醒着我勿忘初心,珍惜传统。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许多人生的道理: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困苦,还是追求梦想的道路,都应像台上的演员一样,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真挚的情感,去演绎好自己的人生大戏。

家乡的曲子戏,是我心中永恒的旋律,它让我在成长的路上,学会了感恩、坚持与传承。

九月,我想

华亭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 张天鹏

九月,我想如果我在家乡,这会正和父母掰玉米、挖洋芋,忙碌在一片金黄之中。

我想象那些亭亭玉立的玉米棒子,在夕阳里羞赧着脸,就像一个个准备出嫁的新娘,不情愿地被我们拽进时光的篓里。

我想象那满地的洋芋,向土地诉说着获得光明的喜悦。

谷穗沉甸甸的,招来一群群麻雀活跃在地头。那些荞麦和胡麻,曾经它们的花儿多么芳香鲜艳啊,现在只有一颗颗平凡而又充实的果实。

香蕉梨熟了,核桃也熟了,孩子们像松鼠一样,忙着多偷点秋天的味道。

我想如果我在家乡,此刻正在扫落叶。门前的那棵大杨树,把衣服脱了个精光。粗壮的枝干,总让我想起渐渐苍老的父亲。

陪伴了我一个夏天的老黄牛,又陪伴父亲耕完了二十多亩地。秋天了,它终于告别了闪烁的鞭影,静静地卧在我记忆深处,咀嚼着懒惰的阳光。

小狗,你是在村子里流浪,还是坐在家门口遥遥地守望?

我清楚,我是在南方,我第一次远离北方。路边的那些牵牛花,也像我一样失魂落魄。

我想象:那个温暖的早晨,太阳像一个大橘子从村东头升起。金黄的树叶落满一地。我和弟弟在院子里打闹,母亲给我们做冬天的棉衣,父亲挑水。爷爷一边熬茶,一边给我烧洋芋。呼呼的火苗,就像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四羊方尊的自述

华亭市西郊小学五年级(4)班 严博菲

指导老师 张文燕

嗨!我是四羊方尊,是一件珍贵的文物,话说我从哪儿来,就不得不提起商朝。

商朝晚期统治黑暗,民不聊生,我和其他的珍贵文物从这个人手里到那个人手里,最后,商朝灭亡,我也被卷入黑暗之中……

不知过了几千年,我再次睁开眼,已经在1938年了,我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后来我就被送去了“文物医生”那里。“文物医生”帮我擦洗涂上一层与我表皮颜色相近的漆,我就变得和从前一样漂亮了。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每边边长52.4厘米,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我还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呢!

我是一件祭祀用品,我身上的每一个面上都有一个弯曲着角的山羊,我的身体上宽下窄,上面还刻了许多美观的花纹,十分漂亮。

既然都说到这儿了,你想来看看我吗?如果想,那么就请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来找我吧!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