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民生活>

走进平凉泾川,共赴一场“诗与远方”的文化之旅

2024-08-31 14:06:42        来源:

甘肃平凉,人文荟萃,物华天宝。8月30日,“武咏崆峒”平凉诗会系列活动之一甘肃文旅媒体达人采风平凉站活动启动,来自甘肃省内外近百名知名网络达人、媒体记者抵达首站泾川县,行进式、沉浸式感受泾川王母宫和大云寺的历史文化韵味,共赴一场“诗与远方”的文化之旅。

走进“天下王母第一宫”

位居陕甘交界的泾川,居丝绸古道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重镇。泾川王母宫是西王母降生地和西王母文化发祥地,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和“中华西王母祖祠”,也是“国际西王母文化研究基地”。传承千年,香火绵延,这里吸引大批台湾同胞寻根问祖。

8月30日下午,网络达人和媒体创作团队走进泾川西王母文化大景区,探寻历史的回音,感受西王母文化的魅力。

刚到景区门口,当地群众表演的戏曲广场舞《梅花赋》,就吸引了采风团的目光,大家纷纷拍照,留下美丽瞬间。随后,安冠林道长现场表演了一套太极养生拳,拳势舒展大方,动作柔顺,架势可高可低,一气呵成,让近距离采风团领略了“道法自然”的韵味。

“根据史料记载,王母宫始建于汉武帝元封年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大规模重修,清同治三年毁于战乱。根据碑刻史料和文物古迹考证,泾川王母宫是我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跟随着泾川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程英的讲解,采风团拾级而上,沿途树木苍翠,曲径通幽,充满了神秘和宁静。

“从1992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有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拜谒。”程英介绍,西王母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中华长寿之母、和平之母,也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母亲。“我每一次讲解,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就是历史文化赋予的底气和力量。”

本次文旅采风活动中,王母宫石窟是必经的打卡点。王母宫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依山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窟内平面呈“回”字形,外有三层楼窟檐,窟高11米,宽12.6米,深10米,中心柱四周及窟壁三面雕有佛像200余尊,有大小佛龛22个。中心柱正面塑有佛像一尊,高约4米,泥塑石胎,体态丰满,为唐代作品。窟内每壁造像三层,约百余尊,是我国古丝绸之路上的名窟之一,其如一串串明珠镶嵌于酷似如意的甘肃大地上,依然焕发着迷人的光彩。

泾川大云寺的前世今生

泾川瑰宝,风华卓绝。

除了王母宫,还有世界佛舍利供养中心——大云寺,这里曾因50年间相继三次出土佛舍利而震惊佛教考古界,舍利出土次数之多、数量之大、规格之高世所罕见,被誉为“华夏佛宝圣地”。

走进泾川大云寺景区,宏伟的建筑立刻映入眼帘。高耸的佛塔,庄严的殿宇,寺内宁静祥和。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古老的梵音回荡在耳畔,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安宁。

史料记载,北周时期,宝宁寺慧明和尚在这里供养佛舍利。这批文物于1969年10月被发现,出土32粒佛舍利及金银钗、玉带、铜钱等文物,将泾川佛舍利供养史提前了50年,这批文物现存于平凉市博物馆。隋代,寺院更名为大兴国寺,仁寿元年,隋文帝下诏在全国30个州建舍利塔,14枚佛祖舍利被高僧送往泾州,在大兴国寺兴建舍利塔进行供养。

“在泾川大云寺舍利塔地宫,透过存放着的舍利子,我们也能看到历史上泾川的繁华和不同凡响的地位。”采风团成员感慨道。

如今,大云寺地宫出土的14枚佛祖骨舍利及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这里还存有北魏“南石窟寺之碑”、金“泾州之印”、金大安铁钟等诸多珍贵文物。

“我是第一次来甘肃,看到这么宏伟的建筑,很是震撼。今天虽然是采风第一天,已经能感受到这里的文化氛围浓郁,也能感受到甘肃人的热情好客。”新消息报新媒体“宁夏观察”记者李萌由衷感慨,她也对当地的武学文化感兴趣,跟着太极拳老师、武术老师学习了几招太极拳和耍大刀动作。

王母故里,泾水泱泱;回山之巅,苍松挺拔。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等待更多人来探秘。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欧阳海杰

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田海珠 裴强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