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民生活>

有些团圆在家里,有些团圆在心里

2022-09-10 09:10:21        来源:奔流新闻

天上中秋月,地上人团圆。中秋,是一个温柔而有诗意的日子,寄予着人们的祝福、祈愿和感恩,烙印在国人的心中,深埋在记忆深处。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形成是比较晚的。“中秋”之名,虽然有人远溯至《周礼》,但《周礼·夏官》中提到的“中秋”并没有节日的意义,仅是季节时序的概念而已。古人对一年四季,都有孟、仲、季次序的划分,夏历八月十五,序属仲秋,于是有了中秋的说法。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几千年来,家庭与团圆都是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亘古不变的主题,而回家,是中国人过节的仪式感。一轮圆月,就成了远方游子归家的信号。也许是妈妈亲手做的一桌饭菜,也许是故乡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也许是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每到这个日子,心底总有一股力量默默牵引着你回家。如今,鉴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各地都在积极倡导“非必要不返乡”,很多在外打拼的游子也积极响应防疫政策,开始“就地过节”,给老家的爸妈打个电话,和不能相聚的朋友视频聊天,团圆,不仅在家里,也在心里。

作为传统节日,古人过中秋花样繁多:观花、赏月、吃月饼,还有的地方会“烧斗香”“放天灯”“点塔灯”“舞火龙”等,附庸风雅者还要对月小酌、吟诗作赋,寄托情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承载了太多瑰丽的浪漫主义情怀,也因此,古人才留下那么多在中秋思念亲人、爱人、朋友的诗篇。在苏东坡的笔下,它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慨,是“人有悲欢离合,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处世之见,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盼。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里,它是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的神话,是素娥、是婵娟、是桂魄,是人们对月亮的无限崇拜和想象……月华如练,太多难以诉说的情思被我们寄托在了清冷的高空,可无论身处哪一个时代,无论何时何地,一年最圆满的一次月光,我们都希望能和最爱的人一起分享。

中秋月圆,人也盼着团圆。圆,是十五的月亮,是中秋的月饼,也是国人心中对美好的期盼。也许你现在还是独自一人身在异乡,但今晚的月光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正所谓“这世上本没有故乡,有了他乡才有故乡”。因为身在异乡,才会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才会有“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才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世事虽难相伴,但兜兜转转,总有归期。

今晚月圆了,愿你的所想所思也能圆满。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柴小艳

海报丨奔流新闻首席插画师 李雨桐

  • 相关新闻